這篇一樣也算是有點政治味道的文章
若你覺得可以接受相反論調的意見時再進入吧
話說最近王清峰廢死刑的論調鬧的沸沸揚揚的
我認為追根究抵原因其實是在於王清峰的態度
基本上我是認為她的立意為好的
不過她身為法務部長,非一般人民
竟然不顧目前還是民主國家的行政程序
甚至還說出"願為死刑犯"下地獄這番話
完全以私人情感拒絕執行公務
如果她覺得死刑不妥
大可以以修法程序或較緩和的方式進行
畢竟台灣實行死刑也行之有年
民眾的觀感不可棄之不顧
相關配套措施也應準備完善
否則如此激進的做法也只會引來民怨
茲以下整理贊成與不贊成死刑的論點:
贊成死刑
1.死刑較具嚇阻犯罪的作用
2.通常能判到死刑之死刑犯,其多為罪型相當者
3.台灣實施死刑的時機未到,人民普遍不具高道德觀
4.基於社會正義
5.配套措施不足,非死刑即代表容易假釋?
6.成本問題
贊成廢除死刑:
1.生命權
2.宗教論點
3.其情可敏
4.誤判刑責情況下
5.人類永續發展
這是我在上系外選修課"民主政治"時
大致記錄了兩方的論點
個人覺得就像授課老師說的
可以採取中間作法
那就是死刑還是一樣要實施
但是不可輕易執行
也不可以輕易地接受假釋
這是我目前看到覺得最合適的辦法
具嚇阻作用又不會過於容易將誤判者給處決的辦法
接下來算閒聊:
對於這項議題我是持稍為偏向廢死刑論點者
其實我瞭解受害者家屬心情
若我是當事家屬,也會極度想立即將犯人給殺了
(要不然最近怎麼還會看復仇戲看得那麼開心= =?)
不過我看到一面倒的民意時,反而有些毛骨悚然...
大家都頗為憤慨
激昂的論點充滿了整個台灣
每人都恨不得立刻將死刑犯給處決...
怎麼覺得這個情境頗為眼熟?
因為這個情景幾乎原封不動地在William Golding的"蒼蠅王"上演著
蒼蠅王描寫一群英國男童,年紀從六歲至十二歲
在核子戰爭的威脅下,飛機在疏散時遭到擊毀,被棄置荒島的故事。
這故事充滿複雜的象徵手法
在虛構的時空場景
上演一齣人性墮落的實驗劇
其中有一幕:
「西蒙發現了大家所恐懼的猛獸,不過是山頂上一具傘兵腐爛的軀體。
於是他趕緊衝下山,想要告訴大家野獸不存在的事實。
下了山他看見眾人正狂歡跳舞,進行著一場異教的獻祭儀式。
此時已是夜晚,眾人早已陷入瘋狂狀態,在人聲與雷聲交加下,西蒙被活活撕裂。
想要報告猛獸並不存在的西蒙,被當作猛獸殺死;
然而他的慘死,說明了猛獸的確存在,存在人內心深處。
靈性已不復存。」
多麼高明的反諷阿
1954年發表的書
到了2010一樣如此適用
我在想
哪天如果再跳出一個王清峰
很有可能他就被眾人視為死刑犯給處死了
就像蒼蠅王的塞蒙一樣
不過他應該也算不懂現況的人吧
跟塞蒙所代表的靈性還是有所出入的
再引用一個我之前發文中有提到的民調調查
"臺灣社會變遷調查第五期第二次"(2006年)
調查的主題是「公民與國家」
其中一題
"所有司法體系(法院)都難免會犯錯,您認為哪一種情況比較嚴重?
把沒有犯法的人判成有罪:37.7%
把有犯法的人判成無罪:47.3%"
令人感到可怕的數據
這代表臺灣多數民意支持:
「寧可錯殺一百,不可放過萬一。」(在那堂課中我也聽到有人說這句話...)
這種想法完全缺乏同理心
如果有一天你遭到冤枉的時候
多數人卻是在拍手鼓掌叫好
這種結果是可預期的
因為其實大家都會把自己的身份設為"受害者"的那一群
所以無論無何,也要將凶手給抓到並判死刑
但誰知錯殺一百中的其中一人
不會是你自己呢?
理性的無知(rational ignorance)也完全符合這個結果
何謂理性的無知?
舉例來講:人民都希望能改革健保,但只要不改到自己就好。
類推→ 人民都希望能保留死刑,但只要不是自己被判死刑就好。
有人可能會說:我一生中沒做過什麼壞事,怎麼會被判死刑?
別忘了我們一旦賦與政府奪取他人生命的權利時
政府的權利就已大大地擴張
當然也可以以任何名義任何型式將罪名套在人身上
歷史上還會有多少次的蘇建和案?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